[悼念] 1977級系友成大醫學院講座教授 黎煥耀 博士,
逝世於2012年3月26日
追思集 (下載)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P5/101782.aspx
鞠躬盡瘁 典範留人間 成大醫學院講座教授黎煥耀不幸於26日逝世 | |||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20327 16:22:30)以教育為終身事業、在職場鞠躬盡瘁的成功大學醫學院微免所講座教授黎煥耀,去(2011)年12月還為人類腸病毒71型及登革病毒的疫苗研究及藥物策略操心,抱病主持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成立,卻不幸於26日晚間7點18分在成大醫院逝世。成大校長黃煌煇對於痛失英才,深感不捨與悲痛。 成大校長黃煌煇推崇黎煥耀講座教授是成大非常重要的資產,是國際傳染性疾病的權威學者,在國際頗負盛名,他對教書及研究工作全心投入與奉獻的精神,是成大人以及全世界學習的典範。 猶記得去(2011)年12月成大成立台灣第一個傳染性疾病及訊息研究中心,那時黎煥耀講座教授已經病痛纏身,但他基於對醫學研究的熱愛及責任,仍抱病出任中心主任,希望在對於登革病毒、新興感染病毒-腸病毒、腫瘤病毒、C 型肝炎病毒等締造出好的研究成果,以造福人類,如此熱愛工作,如今卻是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令人不甚唏噓。 黎煥耀講座教授,民國66年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畢業,民國72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微免系博士。歷任成大醫學院微生物科講師、成大醫學院微生物科副教授、成大醫學院微免所教授兼所長、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成大特聘教授、成大講座教授。 黎煥耀講座教授的研究成果卓著,曾獲「第十四屆王民寧獎」的國內醫藥研究成果對國民健康有傑出貢獻獎、國科會80、87、89年傑出獎、92及95年特約研究員等榮譽,並於89至91年擔任國科會微生物及免疫學門召集人、美國實驗生物醫學雜誌(EBM)亞洲主編。研究領域包括從早期的過敏反應、各種動物模式、C60的生物醫學應用,傳染性疾病包括登革病毒、腸病毒71、SARS-CoV、流感病毒、及B型肝炎病毒、及引起的疾病等,已發表180篇國際期刊的研究論文。 【黎煥耀講座教授重要研究成果】 黎煥耀教授帶領登革熱研究群,研究成果包括:一、建立第一個登革病毒感染小鼠的模式,提出登革病毒感染會造成免疫系統過度活化,產生過多細胞激素,同時急性登革病毒感染會產生自體抗體,破壞血小板及內皮細胞,建立急性感染和自體免疫力的關連,分子模仿是其機制。 二、在生醫雜誌發表評論文章,提出一個免疫致病機轉的新理論,解釋登革出血熱的發生機制。並在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 2008年第一期由成大醫學院登革研究群發表十一篇文章的專刊,並出版專書「Dengue Disease」。三、在國衛院的協助下和越南胡志明第一兒童醫院登革出血熱系建立交流管道,走向國際學術合作,並和泰國學者合作,共同致力研究瞭解登革疾病的致病機制,帶領成大醫學院登革熱的研究團隊建立國際學術界競爭的水準。 再者,黎煥耀講座教授在成大醫學院及國衛院也組成一個腸病毒71的研究群,做整合性的研究。初步成果包括:一、建立一個腸病毒71感染小鼠的模式,類似於幼兒感染造成腦幹發炎的臨床表現,此模式有助於腸病毒71疫苗的研發,及抗腸病毒71藥物的篩選,過去和國光疫苗公司、國衛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及神隆生物科技合作做抗腸病毒71疫苗、藥物、及擬人化單株抗體的動物試驗。。二、分析感染腸病毒71的嬰幼兒,發現腦幹的病毒感染及全身的發炎反應,包括細胞激素的過度產生是造成肺水腫的主因,首先証明全身性過度發炎反應是造成嚴重腸病毒71病症的一個主因。 另外,他也利用小鼠模式發現腸病毒71如何由周邊神經進入腦內感染,對腸病毒71的致病機制有深入的瞭解。這些研究成果除了讓成大在國際學術界上有很好競爭的能力外,也有助於解決國內腸病毒71感染的問題。 不僅如此, 92年SARS流行期間,成大醫學院組成一個SARS病毒成大醫學院研究群,黎煥耀講座教授積極參與SARS專案研究計劃。初步成果包括一、發現干擾素相關細胞激素在SARS病毒感染早期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二、發現SARS病毒會誘導產生自體抗體,對抗肺臟細胞上類似SARS病毒Spike蛋白質類,可能因此造成感染後期肺部的持續發炎。這種分子模擬現象對於評估SARS疫苗的安全性可能會有大的影響。 在實驗動物肝癌的研究上,黎煥耀講座教授也累積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包括一、建立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變蛋白的殖鼠,提供一個研究B型肝炎病毒突變和肝癌關連的模式。利用水動力學體內轉殖的方式建立小鼠B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的模式,也用來評估干擾RNA的作用。二、建立小鼠原位肝癌腫瘤模式,試驗各種治療肝癌的藥物及免疫療法,發現刀豆素有治療小鼠肝癌的作用,和誘導細胞自噬及免疫調節有關。 圖說:成功大學醫學院微免所講座教授黎煥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