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

[科普] 果糖代謝之動植物差異- 蘇仲卿教授

果糖代謝之動植物差異
---果糖的大量長期食用會引發代謝病徵群一文(連結)之後記

植物的蔗糖代謝是本人退休前十多年的研究主題,而特別注重光合作用的初期穩定產物蔗糖被轉換為澱粉的代謝機制。在研究初期,為了解代謝路線的大概及蔗糖合成的植物生理功能,利用酵素催化技術,合成以氫與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別標幟果糖與葡萄糖成分的蔗糖(tritium and C-14 double labeled sucrose),以稻穀粒進行其被轉成澱粉的所謂同位素追蹤試驗。結果發現,以蔗糖成份方式進入穀粒的果糖被轉變為澱粉的初期產量,只有葡萄糖的兩成附近,但是,假如將蔗糖水解之後給予穀粒,其出現於澱粉的量與葡萄糖的幾乎相同,符合蔗糖經過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的作用,立刻合成澱粉前體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或腺核二磷酸葡萄糖(ADPG)的推論(水稻蔗糖合成,雖然以UDPKm值最低,與ADP反應的Km值顯示,與稻穀中ADP濃度有充分反應的條件),而如果蔗糖經過蔗糖水解的作用時,兩種水解產物進入澱粉合成的經過類同。

依據上述自行驗證的試驗結果、蔗糖水解後將發酵全糖為酒精的酵母作用的古典生化,以及正常人體消化管內有蔗糖水解存在等知識,本人一向有果糖分子與葡萄糖分子的生化地位在人體內亦類同的想法。

雖然幾年前已經開始有透過Real PlayervTunerPlus軟體,接上美國大學的TV站聽看學術演講的作為,因其畫面品質不良又會斷斷續續而放棄一陣子。但是,最近網路下載的速率提升,並且不通過vTunerPlus也可以Internet Explorer直接接上像母校美國加州大學的UCTV,可以享受影音品質相當好的「學課」或「學術演講」。就是透過這樣的學習管道才知道,原來有內臟器官分化的人類,代謝果糖的機制與葡萄糖的有很大差別的近年研究成果,而這等研究的學術報告,都可以電子檔下載閱讀。

果糖與代謝病徵一文是以上學習所得加上生化通識的通俗文章。請以本文做為退休後尚可找娛樂兼進修的參考。(蘇仲卿,2012/06/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